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谋划,强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反贫困成就。“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党中央交给教育的重大任务。回顾过去,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坚持精准扶贫,勇于担当作为,在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结对扶贫等方面成效显著,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展望未来,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职业教育服务脱贫攻坚提出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应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进一步凝聚共识、提高站位、协同配合,继续发挥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的关键作用,在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中作出新贡献。
2019年11月22日,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扶贫专项工作交流活动举行,会议发布了我国首部《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5—2019)》,报告阐述了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结对扶贫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效,展现了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战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聚焦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扶贫开发工作“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2015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次提出“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提出,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据统计,从2012年末到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年均减贫12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至1.7%;截至2018年末,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有436个县摘帽,12.8万个贫困村有10.2万个脱贫,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71元,占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1%,贫困地区面貌显著改善。中国减贫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
预计到2019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再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届时,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确定的减贫目标,为实现“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目标贡献出中国智慧和力量。
二、聚焦教育扶贫,高职院校贡献突出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2016年12月,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的脱贫攻坚目标,提出“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总要求。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作用独特而关键,具有不可替代性,是贯彻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的重要途径。2018年7月,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65所职业院校共同发起成立“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为职教精准扶贫工作搭建了新平台、形成了新合力、提供了新动能。
中国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在教育脱贫攻坚中肩负着重要和特殊使命。1423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习近平关于教育和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脱贫攻坚中积极作为,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是高等职业院校通过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为贫困地区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面向贫困人口精准传授致富技能,在精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二是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校村、校校、东西结对等方式,面向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文化扶贫等,致力于改善发展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提升贫困人口文化素养,实施“造血式”扶贫,实现贫困地区人口精准脱贫。
三是高职院校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提升村级组织治理能力,带动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带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三、聚焦高职扶贫,高职院校精准扶贫回顾
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处于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为总结经验、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更好地指导战线做好下一步工作,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下,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院、北京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等单位联合编制发布《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5—2019)》。报告通过“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数据采集平台”采集数据,以1058所高等职业院校填报数据为基础,分别从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结对扶贫三个方面,对2015—2019年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成效、贡献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
(一)人才扶贫成绩突出
近5年,高职院校在精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成绩突出。面向贫困地区招生286.5万人,为1100万个家庭培养了第一代大学生,实现“高职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为建档立卡等7类资助对象提供专项奖助学金134亿元,贫困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4.31%;面向贫困人口开展技能培训331万人次,为贫困地区培养致富带头人55.4万人次。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人口稳定就业、精准脱贫,改善当地人口素质结构,提高脱贫致富能力,不断提高贫困人口防贫、防返贫能力。
(二)智力扶贫成效显著
近5年,高职院校在“扶志、扶智、扶技”方面成效显著,在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文化扶贫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一是通过产业扶贫,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项目开发。为贫困地区派遣技术专家36313人次,开发特色产业项目4534个,引进产业项目2003个,为贫困地区提供和引进产业扶贫资金39.55亿元,开展各类技术服务项目16358个。二是通过健康扶贫,为贫困地区送医送药、提高健康医疗水平。为贫困地区输送大专层次医护类人才14.91万人,完成卫生健康培训24.71万人次,派遣义诊人员1.51万人次,培训贫困地区医护人员13.95万人次,提供各类医疗设备设施及送医送药折合金额达2903.91万元。三是通过生态扶贫,提高贫困地区环保意识、改善生态环境。为贫困地区输送环保类大专层次毕业生6733人,开展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培训9.05万人次,为贫困地区提供生态环保技术支持1484项。四是通过文化扶贫,帮助贫困地区树立文明观念、实施文化帮扶。为贫困地区培养文化艺术类人才4.57万人,赴贫困地区开展义演、志愿者服务等文化宣传活动45.49万人次,捐赠图书101.96万册,捐建各类文化设施、场所1907个,帮助贫困地区建立乡规民约2455个。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通过以上举措,大力优化贫困地区发展环境,提高贫困地区人口文明素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有力改善了贫困地区发展面貌。
(三)结对扶贫成果丰硕
近5年,高职院校在校村、校校、东西结对扶贫方面成果丰硕。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加强对贫困地区帮扶力度,精准促进贫困地区快速、稳定脱贫。5年来,通过校村结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共派出驻村干部1.14万人次,对口帮扶贫困村4700个,实现驻村脱贫人口27.61万人;通过校校结对,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学校4998所,派驻贫困地区支教一个月以上教师4133人次,为贫困地区建设专业7316个,为贫困地区学校培训教师21.65万人次,为贫困地区建设实习实训室2134个;为贫困地区捐赠各类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折合金额达2.6亿元;通过东西结对,东、中部高职院校面向西部地区招生34.61万人,对口帮扶西部地区学校2362所,援建西部地区专业数3969个,为西部地区培训教师6.17万人次,捐赠各类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折合金额达3404.67万元。
整体上看,近5年来,高职院校在脱贫攻坚战中展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硕果累累,影响巨大,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全国高职院校精准扶贫工作共获地市级以上表彰1 025次,影响带动参与精准扶贫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达7642家,提供各类扶贫资金达3.2亿元。
四、聚焦巩固成果,持续精准发力建立长效机制
展望未来,在消除绝对贫困之后,仍然有相对贫困存在。早在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脱贫和高标准的小康是两码事,我们不是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相对贫困、相对落后、相对差距将长期存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后,脱贫攻坚战的重心将转向“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下一步,广大高职院校必须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进一步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一如既往帮扶贫困地区,努力作出新贡献。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以赴,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收官之战。胜利在望,更要全力以赴,持续发力,巩固成果,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要勇于承担时代使命,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脱贫攻坚责任意识,主动作为、创新举措,为国家脱贫攻坚贡献力量,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二是总结经验做法,探索规律,建立职业教育助力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要把握重心、保持恒心、提振信心、精准施策,坚决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要进行系统总结,总结出成绩,总结出经验,为今后做好防贫和防返贫工作夯实基础。要进一步探索规律,建立教育精准扶贫、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三是做好预判预案,提升能力,持续推进高职院校精准扶贫。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提前预判影响工作推进的困难、障碍、意外等不利因素,制定相关工作预案。全国高职院校应在巩固前期成果基础上,做好预判预案,确保进一步把精准扶贫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共享成果,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全国高职院校要通过各种媒介平台,加强优秀典型宣传,做好典型做法、典型经验和脱贫成效的宣传推广,形成全社会知晓职教扶贫、关注职教扶贫、共享扶贫成果的良好氛围。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5—2019)》是我国首部有关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的发展报告,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是高职教育精准扶贫具有高度政治性。报告全面展示了高等职业院校在脱贫攻坚战中勇于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具有不可替代性。报告深刻揭示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独特价值。三是高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具有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自觉性。报告完整呈现了近5年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的工作实绩。四是高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报告精准反映了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的模式创新,在教育精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形成了具有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随着脱贫攻坚战临近尾声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持续推进,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后续精准扶贫工作中一定会再立新功,教育脱贫攻坚战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