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时事聚焦

当前位置: (中国)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时事聚焦> 正文

聚焦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来源:河源日报 作者:刘远朋通讯员:张素芬责任编辑:日期:2016-12-27点击:

一次盛会记载一段光辉历史,一份报告开启一个崭新征程。

回首过去的5年,发展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的5年,美好蓝图催人奋进!在加快振兴发展、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关口,河源市第七次党代会浓墨重彩地提出未来5年发展愿景、发展战略、发展举措,开启全面奔康的壮丽新征程。

发展蓝图已然绘就。报告提出了今后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到2018年建市30周年时,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突破11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GDP突破15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2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

未来5年河源发展令人振奋,未来5年幸福生活令人憧憬。河源新长征的号角已经吹响,大发展的热潮已经掀起!

过去5年砥砺奋进铸辉煌

●关键词:三大抓手

 

报告摘要:紧紧扭住“三大抓手”,认真开展“三赛”考核,较好地完成了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为脱贫奔康、振兴发展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报告解读:水上飞机首飞成功、赣深高铁正式动工建设……临近年底,河源交通建设的好消息频频传来。

河源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把“三大抓手”作为突破口,打响了新一轮河源振兴发展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河源高新区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区,省级产业园(产业集聚区)实现县区全覆盖;一手抓提质,一手抓扩容,打造了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生态新城,推进中心城区面积扩大1倍,新的城市发展平台初步形成;实现“县县通高速”,赣深高铁正式动工,河源正迈向高铁时代。

随着“三大抓手”工作全面推进,河源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近3年发展后劲指数排名均居全省第一。

●关键词:社会民生

 

报告摘要:创园工作全面提速,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城市“五化”水平大幅提升。

报告解读:2016年,河源入围年度中国最干净城市十强。河源登榜,不仅凭“高颜值”夺得,更是河源全力推进巩卫、创文、创园等工作带来的成果。创文、创园等不仅提升了河源城市环境,更让群众享受到创建活动带来的实惠,客家文化公园、东江湾公园、市儿童公园、全民健身广场等一批公园、广场的建成,让群众有了更多休闲健身的场所。

过去5年,河源文、教、卫以及扶贫工作等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开花结果: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传扬家训文化成为全国典型,建成市区“四馆一剧院”;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两轮扶贫开发“双到”顺利完成,在新一轮全面对口帮扶中,深圳共安排帮扶资金53亿多元,在全省第一轮(2014年—2016年)帮扶评估考核中排名第二。

●关键词:两条底线

 

报告摘要:坚持守住“两条底线”不动摇,牢记保护生态的政治责任和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生态环保和社会稳定底线更加牢固。

报告解读:今年前三季度,河源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铁腕治污成效明显,空气优良率达96.3%。

生态是河源最大优势。过去5年,河源坚守环保底线,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守住了青山绿水。截至目前,河源重要水源水质仍保持I、Ⅱ类,森林覆盖率达74.3%。新丰江水库入选首批国家重点支持生态环保湖泊;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成功创建省林业生态市。

过去5年,河源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建立初信初访事项首办责任制,信访案件得到有效化解。

●关键词:深化改革

 

报告摘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动摇,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开放活力。

报告解读:今年以来,河源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以空前的力度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全年为企业减负超30亿元。

河源抢抓珠三角特别是深圳企业梯度转移的机遇,通过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积极营造赚钱多、麻烦少的投资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开展,商事制度、财税金融、政府机构、行政审批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共部署了643项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278项;开展了24项中央、省改革试点和26项市自主改革试点,已全面完成27项。

本月1日,河源首部实体法正式诞生,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这是河源地方立法建设的重大成果,在我市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党的建设

 

报告摘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动摇,以严和实的作风抓好党的建设。

报告解读:在今年召开的县(区)委书记工作会议中,有两次会议的主题是党建。这是我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支部生根,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过去5年,河源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创建了5个基层党建创新省级书记项目,整顿了642个软弱涣散农村(社区)党组织,选派238名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两新”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85%和90%。

我市还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共处分党员干部2194人。

未来5年率先振兴谋新篇

报告摘要:未来5年,是我市全面小康决胜期、振兴发展攻坚期和重大战略机遇期。后发赶超、率先振兴的新优势加快厚植,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加速形成。

报告解读:当前,河源崛起腾飞的条件已经具备,明显提速的态势已经呈现。

从大的层面讲,国家“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生态文明建设、珠三角湾区城市群等战略,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深莞惠(3+2)经济圈和深圳“东进战略”,珠三角产业、资本、技术等加快外溢,为我市发展开辟了更广空间、增添了更强动力、创造了更优条件。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圳全面对口帮扶、省市合力推进产业共建等政策叠加效应愈发明显。

从小气候方面看,随着多条高速公路以及高铁、机场的加快规划建设,我市区位优势日益显现;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我市优良生态环境更加凸显价值;在中兴通讯等大企业的带动下,河源正成为珠三角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

●关键词①:打好产业发展大会战

报告摘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发展”、新兴产业增量与传统产业存量“双提升”、龙头骨干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双齐飞”,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报告解读:要加快振兴发展步伐,必须一如既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把珠三角先进生产力引向河源,培育特色主导产业。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结构调整,培育产业集群和主导产业。突出增量优质,引进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项目。突出存量优化,抓好新一轮技术改造。突出主动减量,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加快动能转换,重点实施“四个倍增”计划,把产业园区尤其是河源高新区及江东新区打造成区域创新主平台。

推动与珠三角产业共建,引导和推动同一产业、同一企业在珠三角和河源总体布局、一体发展,形成同一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要引导产业链跨区域对接融合,吸引珠三角企业加工制造、成果转化环节转移到河源,与珠三角共建共享新型研发平台和科技创新成果,打造珠三角新兴产业拓展基地、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关键词②: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报告摘要: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努力争当全省脱贫攻坚的排头兵。

报告解读:河源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贫困人口这块短板,确保贫困群众同步小康。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要在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特色产品加工等方面下工夫,走出一条河源绿色扶贫、绿色脱贫新路子,实现以绿扶贫、依绿致富。

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要依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选准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变“输血”为“造血”。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考核指挥棒。建立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区委、乡镇党委书记综合考核重要内容,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报告摘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报告解读:都市圈、城市群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趋势。未来5年,河源将把以深河合作为核心的全面融入深莞惠经济圈作为发展主导战略之一,对接深圳“东进战略”,实施河源“南融行动”,加快推进与深莞惠“五个一体化”建设,争当深莞惠产业发展的“大腹地”、物流运输的“大基地”、优质生活的“菜篮子”、生态环境的“守望者”、社会功能的“延伸区”,使河源成为珠三角连接长三角、辐射大内陆的重要枢纽。

河源还将坚持全市发展“一盘棋”,打造地方特色经济。建设专业园区、特色园区,构建“一县一主业”“一园一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全面提升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打响“大美河源、绿野仙踪”旅游品牌,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市;依托河源高铁站规划建设“高铁新城”,打造新的城市中心区。

●关键词④:推进基础设施提升

报告摘要:坚持先行引导、适度超前、满足未来的原则,加快建设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为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报告解读:振兴发展,交通先行。未来5年,河源将谋划和建设更多连接珠三角、大内陆和出海港的高快速通道,构建起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大交通格局。确保汕昆、武深等在建高速公路如期建成通车,促进河惠莞高速公路紫金至惠州段明年开工建设,推动河惠深、河惠汕、梅河韶高速公路纳入省“十三五”规划;确保赣深高铁2020年建成通车,力争广河铁路客专、龙龙高铁、龙汕铁路开工建设;开通深河两市高铁捷运快车,推动珠三角城际轨道延伸至河源。

建设方便快捷的城乡交通体系,重点推进新编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加快国道205改线(东移)等路段改造和建设,实现县县通国道、镇镇有省道。

●关键词⑤: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报告摘要:持续加快以人民为导向的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报告解读:发展成果要让人民共享。未来5年,我市将继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力争筹建一所本科院校。加快卫生强市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建设健康河源。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和退出机制。提升文化软实力,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并推进市区重点文化项目和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建设。

●关键词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报告摘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美丽家园。

报告解读: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镇和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狠抓“两库两江”等重点区域及集雨区、重要水源保护区的水环境治理,深入推进“五大治污工程”,构建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到2018年,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农村保洁全覆盖,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90%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80%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推进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工作,建立环保准入负面清单和污染产业环保退出机制,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关键词⑦:推进改革与法治

报告摘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做到“两翼齐飞”“两轮齐转”,以改革助推振兴、法治护航振兴。

报告解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激发发展新动能。瞄准短板做加法,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和社会民生投入力度,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瞄准过剩产能做减法,促进产能有效化解。瞄准创新做乘法,发挥金融创新对创新创业的重要助推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瞄准放活做除法,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运营成本和税费负担。

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强化振兴发展法治保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市委对地方立法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推进制订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建设法治政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坚持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相结合,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保障作用,让法安河源、德润民心。

推进建设善治河源,进一步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用法治和德治双管齐下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全面落实综治维稳责任,推进法治信访、阳光信访和责任信访建设。